微信扫一扫
近年来,镇巴县持续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大力推动军民共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活力,该县曾先后3次获得汉中市双拥模范县称号,曾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该县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从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县域西南部建立了陕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军帮助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广大群众纷纷自愿参加红军,双拥美德便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经过多年的薪火相传,这一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在第95个“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县委书记韩雄带领四大班子成员走进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等驻镇部队开展慰问活动,与官兵畅叙军地情谊,共话鱼水深情。该县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将“双拥”工作与全县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驻镇部队现场办公研究协调解决部队官兵训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该县不断加强对双拥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建设各类拥军优属的宣传阵地,新建和改建了“双拥”一条街、红军广场、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等,营造全社会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双拥”文化内涵,构建起针对不同人群的国防教育层次,让人们接受爱国、拥军教育,为做好“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沐风栉雨,春华秋实。该县“双拥”工作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军兴军步伐,在继承中发展、在改进中创新。近三年来,该县投入230余万元用于改善驻镇部队的工作生活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为64名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家庭庆送喜报和慰问金,进一步增强了军人军属的荣誉感,持续开展“军民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民共建和谐敬老院”、“军民共建军地图书分馆”、“军民共建松树中学和美校园”等活动,不断增强军民“鱼水情”,驻镇部队也以建设“第二故乡”为己任,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从植树造林、维护安保等小事,到抗洪抢险、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等大事,都能看到部队官兵的身影,总能感受到军人的力量,军民团结、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进一步助推镇巴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想军人之所想、急军人之所急。该县全力保障退役军人安置,做好安置就业、创业扶持、军人子女教育等工作,解决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三年来,该县为优抚对象发放优抚定期补助资金3659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626万元,共计开展医疗救助186人81.1万元,对34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9万元,为110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512.3万元,为431名养老保险断缴、欠缴的退役士兵补缴社保费567.03万元,教育培养32名退役军人在村“两委”中担任“兵支书”。同时,该县对县域内的烈士家属,确定领导重点联系,坚持每季度深入家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完善的政策制度、富有人情味的“镇巴式慰问”让“双拥”工作既有顶层设计的政策指导,又体现出本地实际的亮点。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该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和引导广大军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加大优抚安置保障力度,高质量高标准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等后顾之忧,鼓励广大驻镇官兵和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全县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军民融合水平,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