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事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式印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热点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事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式印发

转载 0916u.com2023/12/04 16:58:46 发布 来源:陕西发布 作者: 445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2月1日,据省商务厅消息,由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正式印发。到2025年,在陕西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形成“圈圈有特色、市市有经验”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格局

《方案》明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则,通过“试点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方法,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2023—2025年,每年选取地级以上城市试点,按照打造“十城百圈”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在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圈圈有特色、市市有经验”新格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在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方面,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街道社区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试点城市要按照“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推广社区规划师制度,支持设计师进社区,促进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

《方案》还提到,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充分发挥“秦云就业”平台功能,为居民在社区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从事即时零售、餐饮服务、线上培训等平台衍生业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创办网红店、特色店、精品店。

发展社区食堂 丰富“小修小补”社区工坊

根据《方案》,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居民关注度高的基本保障类业态。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居民消费愿望强的品质提升类业态。

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引进品牌餐饮,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

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经营场所建设质量、环境卫生和服务品质,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便民消费。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衣物缝补、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和上门维修服务。

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发展社区食堂,扩大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规范各类消费场所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引导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

首先,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便民生活圈周边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推进“室内空间室外化”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延长营业时间。

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提供全天候服务。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

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医疗诊所等进社区,促进健康消费。鼓励社区规范开展邻里节、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繁荣社区商业。

鼓励医疗机构在社区设立就诊网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事关百姓冷暖、民生福祉。因此,《方案》要求,切实实行市长(区长)负责制,科学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协调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周边空置或过剩的旧厂房、仓库,以及闲置土地和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通过调整或兼容土地用途,改建一批贴近居民生活、综合服务型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

各级体育部门要鼓励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娱乐健身等场所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要把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社区设立医疗就诊网点。要着力培育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适当给予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其固化商业业态,不断做大做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